化学常用知识
绪言
化学发展史
道尔顿 和 阿伏加德罗 等科学家: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 年,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 元素周期表。
化学概念
化学是在 分子、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的自然科学。
绿色化学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方法导引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 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化学性质:在 化学变化 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 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 表现出来的性质。
注意
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 注明条件。
大气压强 不是固定不变 的,人们把 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提示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练习与应用
- 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 铁生锈。
- 石蜡熔化。
- 纸张燃烧。
- 酒精挥发。
- 水变成水蒸气。
-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 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 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 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 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绝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