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内容

三大改造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合作化(1953 年 ~ 1956 年)

原因

  1. 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发展;
  2. 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3. 农民也有进行互助合作的要求。

方式

农业互助组 \to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to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实质

实现农业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

作用

  1.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2. 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发展。

目的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

原则

自愿互利,逐步推广。

结果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合作化(1953 年 ~ 1956 年)

背景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方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

1956 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1954 年 ~ 1956 年)

原因

不利于国计民生,扰乱经济秩序,国民经济恢复。

目的

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方式

公私合营。

政策

赎买政策。

结果

1956 年初,出现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作用

  • 工人:改善劳动条件,拥有保障,提高生产积极性;
  • 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每年分到年息、红利,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 国家:工商业得到了发展,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 社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作用实现了和平过渡,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缺点

  • 要求过急
  • 工作过粗
  • 改变过快

意义

  • 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 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提高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