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ABlog

Github
文章漫游 切换到深色模式 切换到浅色模式

绪言 #

化学发展史 #

道尔顿阿伏加德罗 等科学家: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中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1869 年,门捷列夫 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 元素周期表

化学概念 #

化学是在 分子、原子 层次上研究物质 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 的自然科学。

绿色化学 的提出,使更多的化学生产工艺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

:::tip 方法导引

做化学实验时,应该重点观察试剂(如水、胆矾、石灰石)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在实验前后发生的变化,思考为什么发生变化。

:::

graph TB;
  A{{是否生成 <strong>新物质</strong>}} -->|是| B(化学变化)
  A -->|否| C(物理变化)
graph TB;
  A{{是否生成 <strong>新物质</strong>}} -->|是| B(化学变化)
  A -->|否| C(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会 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graph TB;
  A(化学变化特征) --> B(生成新物质) --> C(颜色改变) & D(放出气体) & E(生成沉淀)
  A --> F(能量变化) --> G(吸热) & H(放热) & I(发光)
graph TB;
  A(化学变化特征) --> B(生成新物质) --> C(颜色改变) & D(放出气体) & E(生成沉淀)
  A --> F(能量变化) --> G(吸热) & H(放热) & I(发光)

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

graph TB;
  A(物理性质) --> B(颜色) & C(状态) & D(气味) & E(硬度) & F(熔点) & G(沸点) & H(密度)
graph TB;
  A(物理性质) --> B(颜色) & C(状态) & D(气味) & E(硬度) & F(熔点) & G(沸点) & H(密度)

:::warning

描述物质性质时往往要 注明条件

:::

大气压强 不是固定不变 的,人们把 101kPa101 kPa 规定为标准大气压强。

:::tip

闻气体时应该小心,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孔。

:::

练习与应用 #

  1. 下列事例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并简要说明判断的理由。
    1. 铁生锈。
    2. 石蜡熔化。
    3. 纸张燃烧。
    4. 酒精挥发。
    5. 水变成水蒸气。
    6. 潮湿的衣服被晒干了。
    7. 下雪后天气晴暖,雪融化。
    8. 在寒冷的冬天向窗玻璃上哈气,会出现一层水雾。
    9. 以粮食为原料酿酒。
    10. 石灰石(或大理石)遇到盐酸后会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判断物质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举例说明。
  3. 观察你身边的物质,如水、食盐、蔗糖、铜导线等,描述一下它们的性质和用途(可以查阅有关的资料)。
  4. 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食物都有一定的保质期,绝不能食用变质的食物。哪些现象可以帮助我们来判断食物已经变质了?举例说明。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

graph LR;
  A(提出问题) -->
  B(猜想与假设) -->
  C(设计实验) -->
  D(进行实验) -->
  E(记录与结论) -->
  F(讨论与反思)
graph LR;
  A(提出问题) -->
  B(猜想与假设) -->
  C(设计实验) -->
  D(进行实验) -->
  E(记录与结论) -->
  F(讨论与反思)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P12),体现了化学学习的以下特点:

  1. 关注物质的 性质
    • 物理性质:石蜡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等;
    • 化学性质:石蜡能否燃烧、燃烧产物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
  2. 关注物质的 变化
    • 物理变化:受热时石蜡熔化等;
    • 化学变化:燃烧时发光、放热的现象,有二氧化碳和水的生成等。
  3. 关注物质变化的 过程 以及对结果的 解释和讨论。对物质在 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的现象进行细致观察、如实记录,并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得出可靠的结论,最后认真填写报告。

:::warning

:::

蜡烛火焰各层温度比较

熄灭后,有白烟(石蜡固体小颗粒)产生,点燃白烟后复燃。

:::warning

集气瓶 配套使用的玻璃片一般是 毛玻璃,使用时应将玻璃片的 毛面 向下盖好集气瓶。

:::

走进化学实验室 #

实验室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

  1. 不摸,不闻,不尝
  2. 节约药品。一般按最少量(11 ~ 2mL2 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3. 剩余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

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固体药品的取用 #

  1. 保存广口瓶 里。
  2. 取用:一般用 药匙块状 可用 镊子 夹取。
  3. 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 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使用。
  4. 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
    1. 容器横放
    2. 药品 放入容器口
    3. 容器慢慢地竖立
    4. 药品 缓缓地滑到底部
  5. 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
    1. 试管倾斜
    2. 药匙(或纸槽)送至试管底部
    3. 试管竖立

液体药品的取用 #

  1. 保存细口瓶 里。
  2. 取用:常用 倾倒法 取用。
  3. 常用 量筒 量出体积。量液时,量筒必须 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 凹液面的最低处 保持 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4. 取用少量液体时还可用 滴管
    1. 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 橡胶胶帽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液体倒流,沾污试剂或腐蚀橡胶胶帽;
    2. 不要把滴管放在实验台或其他地方,以免沾污滴管。用过的滴管要 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滴瓶上的滴管不要用水冲洗),以备再用。严禁用未经清洗的滴管再吸取其他试剂。